佐卡伊钻石 资讯首页 珠宝首饰 导购

中秋节的来历|中秋节是怎么来的?

 

 

  关于中秋节这个话题,大家并不陌生了,那中秋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?人们看到中秋节第一时间想起的事估计就是放假,第一时间想起的故事就属“嫦娥奔月”了。嫦娥与后羿原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,怎奈奸人捣乱,嫦娥强食仙果,才与后羿人神两隔。可怜生性坚毅且柔情的后羿只能把酒当歌空对月,邻里不忍看到后羿如此悲伤,也在自家的院中摆起水果与供品,来跟后羿一起祝福美丽善良的嫦娥仙子。自此,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天,大家便会不约而同地摆上东西来祝福嫦娥,时间久了,人们便不以为意的把这天定为一个节日----中秋。

 

  当然,对于中秋节的来历还不只是嫦娥奔月这一种说法。还有一个故事是来自于古代祭师引发的。当时有一个族人的祭师对月神有偏爱之心,话说一切力量都来自于月神的保护。据历史民间流传,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习俗。所以有些人认为中秋是来自于祭月神话而来。不过由于古代的人都喜好记农历的日子,但农历与明历毕竟还是有些差别的,所以每到这一天不一定出现的就是圆月,而没有圆月却要去祭月那不是很荒唐吗?所以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便把“祭月节”改到每年的八月十五,这样才有今天的每年一度的中秋节。

 

中秋节的来历

 

  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八月十五为“团圆 节”。古往今来,人们常用“月圆”、“月缺”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 是以月来寄托深情。唐代诗人李白的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 故乡”,杜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宋代王安石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 我还”等诗句,都是千古绝唱。

 

 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,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社制,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,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 欢娱。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,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,宋代、明代、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。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“拜月坛”、“拜月亭”、“望月楼”的古迹。北京的“月坛”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。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,于露天设案,将月饼、石榴、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,拜月后,全家人围桌而坐,边吃边谈,共赏明月。现在,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 盛大、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。

 

 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,月饼象征着团圆。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 究。苏东坡有诗写道: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”,清朝杨光辅写道:“月饼饱装桃肉馅,雪糕甜砌蔗糖霜”。看来当时 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。

 

  根据史籍的记载,“中秋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周礼》一书中。到魏晋时,有“谕尚书镇牛淆,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”的记载。直到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。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与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

 

  西湖游览志余》中说:“八月十五谓中秋,民间以月饼相送,取团圆之意”。《帝京景物略》中也说:“八月十五祭月,其饼必圆,分瓜必牙错,瓣刻如莲花。……其有妇归宁者,是日必返夫家,曰团圆节。中秋晚上,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“团圆”的习俗,即烙一种象征团圆、类似月饼的小饼子,饼内包糖、芝麻、桂花和蔬菜等,外压月亮、桂树、兔子等图案。祭月之后,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,每人一块,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,表示合家团圆。

 

  中秋节时,云稀雾少,月光皎洁明亮,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,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,砌宝塔等活动。除月饼外,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。

 

  中秋节的来历的另一个说法是: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,各家都拜土地神。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。

标签

相关阅读

粤ICP备11102294号 佐卡伊版权所有